樂團消息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最新動態

12
2025年04月

香港中樂團研發環保胡琴演奏

刷新可持續發展世界紀錄


(香港,2025年4月12日)香港中樂團一連兩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一連兩場「彭修文作品專場II —— 圖畫展覽會與秦.兵馬俑」,呈獻「一代宗師」彭修文三首經典之作,音樂會以香港中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系列演奏,並於音樂會入口設置「環保及系列」展區,於昨日(4月11日)音樂會上與全場觀眾一同刷新「累計最多人體驗環保胡琴系列」的可持續發展世界紀錄,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秘書長謝詠誼女士將擔任見證人,藉音樂呼籲全場觀眾一同關注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

 
共創世界紀錄 累計最多人體驗環保胡琴系列
香港中樂團自2005年開始研發出第一代環保高胡,至2009年整體完成,登場比利時音樂節,多年來揚威世界各地,更於2012年獲國家頒發「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環保胡琴系列包括環保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和低音革胡,這些都是樂團編制中常規樂器,以可分解的PET聚酯纖維取代傳統蟒蛇皮,確保樂器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保持穩定的音色與演奏性能。作為全球唯一全面採用自行研發樂器的樂團,香港中樂團一直使用環保胡琴演奏,以樂韻喚起大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並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無懼地域氣候挑戰,持續將中樂之美帶上國際舞台。
 
本場音樂會設置「環保胡琴系列」展區,向大眾介紹環保胡琴的研發,讓觀眾近距離欣賞並親身體驗這套由香港中樂團歷時20年研發的環保樂器,見證樂團如何結合藝術與科技,為中樂開創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音樂會開始前,由可持續發展世界紀錄官方認證人鍾善恒先生宣佈世界紀錄刷新成功,並頒發獎狀予香港中樂團理事會主席賴顯榮律師及「可持續發展世界紀錄嘉賓獎狀」予謝詠誼女士。
 
是次音樂會更獲香港董事慈善基金會贊助邀請一眾青年制服團隊參顧,一同刷新可持續發展世界紀錄,並透過音樂認識中國文化,參與制服團體包括海關Customs
Yes、入境事務處的青少年領袖團、懲教署的更生先鋒及懲Teen羽Teen、警務署少年警訊、香港女童軍等。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及終身指揮閻惠昌教授表示:「作為香港的文化大使,樂團經常走訪世界各地。然而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尤其溫濕變化,對傳統樂器構成極大挑戰,影響演出穩定性。要推動中樂走向世界,必須有穩定而優秀的樂器作為支撐。因此,我們以環保與藝術並重為目標,改良傳統材料,並以科學數據為基礎重新設計共鳴箱結構,從聲音表現與演奏性能兩方面提升樂器質素,讓中樂與時並進,邁向更寬廣的未來。」
 
彭修文作品專場音樂會 好評如潮

彭修文是中國當代民族音樂的奠基人之一,畢生致力於民族管弦樂的創作、改編及指揮工作,曾創作及改編超過四百首作品,為中國民族音樂的現代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香港中樂團在藝術總監及終身指揮閻惠昌的指揮下,於音樂會上演奏彭修文改編的《圖畫展覽會》,這部原為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Modest Mussorgsky)所作的鋼琴組曲,經法國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改編為交響樂後廣為流傳。彭修文則以民族管弦樂全新詮釋,帶領觀眾漫步展覽會,讓觀眾透過中國樂器重新感受畫作的躍動與張力。


樂團亦演奏由彭修文把古曲重新編曲的《春江花月夜》,樂曲音樂清新流暢,富有詩意;壓軸之作幻想曲《秦.兵馬俑》,則是彭修文描寫兵將久戍不歸,思鄉心切的痛苦心情;樂團曾於多個世界級音樂殿堂包括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倫敦皇家節日音樂廳、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等著名音樂殿堂演出此曲,獲海外內樂迷讚譽,印證彭修文作品的跨文化吸引力。最後,樂團演奏三首再請曲《太平山下不夜城》、《步步高》及《花好月圓》,整場音樂會在觀眾熱烈的歡呼聲中圓滿結束!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