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融合之美
周凡夫
在網絡世界全球化的氣候下,演藝世界跨越不同表演界別、不同形式、不同表現手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美學觀念亦已非新鮮事物,對香港中樂團而言,從跨越融合去追求新的可能,就更是經驗豐富之事。
其實,參照西方交響樂團形式將中國傳統樂器組合而成的大型中樂團,本身便是將西方交響樂的美學與中國傳統樂器的特性融合,不過,這種跨越融合卻是經歷了近百年無數作曲家、指揮家,甚至大量聽眾的投入,長期進行探索後才慢慢彰顯出成果,成為大家認同,跨越了中、西方文化去追求音樂上更大的表達力的音樂工具。不過,這場以「牡丹亭.長生殿—崑曲與中樂的跨界交響」為名的音樂會,所跨越的「界」卻非僅祇是「崑曲」與「中樂」的界,同時,從跨越融合去追求新的可能,和其中的美,亦顯然很不一樣了。
極致的多元化跨越
如就表演形式來說,這場「跨界交響」的演出,是將古老崑曲的戲曲表演程式,與現代大型中樂團的演奏形式結合;明代湯顯祖(1550-1616)的《牡丹亭》在這次跨界的製作中,由一人跨越四個不同身份角色的不同行檔;而清初劇作家洪昇(1645-1704)的《長生殿》更將現代扮相與古裝人物,以古今不同的服飾來作出傳統與現代的時空跨越。
就音樂本身而言,顧冠仁與金復載兩位作曲家分別根據崑劇《牡丹亭》與《長生殿》的唱腔作曲改編,那則是跨越崑劇腔韻與大型中樂團的交響化,將兩者的表演手法融合;就音樂美學而言,那是將傳統中國戲曲意境韻味,與現代大型中樂團的戲劇性色彩,作出跨越融合的探索。可以見出,這是一次幾乎是達至極致的多元化跨越,箇中的複雜性與挑戰性不難想像。
跨越生死永恆之愛
一般而言,演藝舞台上的跨界式製作所追求的融合效果,很易會流於生嵌造作,過於誇張矯飾,要能做到自然而不著痕跡,能夠為觀眾帶來突破性的嶄新體驗,讓觀眾能進入新的感覺、新的境界,引發新的觸動,便可以說是達到了跨越跨界設計的目的,那便確非易事了。
就這場音樂會的內容而言,《牡丹亭》則是柳夢梅與杜麗娘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長生殿》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於長生殿盟誓的生死之約,兩者歌頌的都是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這次採用極致的多元化跨越方式來進行實驗,目的當然是要為這種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的舞台表現,尋求更新更大的感染效果;為此,作為觀眾對這場多元極致的跨界製作,期待的融合效果便會是一種超越了原來的崑曲本身,和大型中樂團交響化所帶來永恆之愛的感動,那究竟會是怎樣子的一種感動?這亦正是讓大家至感興趣的所在,而這亦應正是所有參與這次製作者的最大挑戰!